王琳琳
孔子,十五志于學,三十而立。
除去大器晚成的個例,三十這個年紀是應該放棄啃老而有所成了。
在這個馬上要到而立之年的年紀,我竟不知該說些什么??粗掠兴?,學有所成的人一個個都比我晚出生,看著歲月像脫發似的一大把一大把的從的生命里脫落,我不知該說些什么。
最終啊,我生活的理想變成了理想化的生活,聽朋友說起過她的親戚,一位男士,馬上要到不惑之年了,仍然拿著剛夠糊口的工資,混在剛畢業的大學生里,悠悠然然地晃著日子,偶爾向往一下詩和遠方和田野,時常抨擊著社會的浮躁與快節奏,暗里贊揚著自己采菊東籬下的倚世獨立情懷。面對著他事業上的“草盛豆苗稀”,我不知該說些什么,只是幫他設想了一下,當父母老了,走不動了,詩和遠方和情懷能做些什么。別把懶惰當詩情,至少別讓父母年紀大的時候老無所依。
年齡帶給我的惶恐源自于父母的年邁與孩子的成長,“我有這個能力”現在在我看來比“我有某某個限量版的奢侈品牌”要底氣十足的多。
社會,不是你我年少懵懂之時所想的那么好“混”的,掙錢的“瓷器活”多的是,少的是你不曾有的“金剛鉆”。
我們像躺在泥沼里的人,惰性像淤泥似的使我們直不起身體,我們喜歡把空閑時間打發在沙發上,時不時地躺下看看手機,刷刷朋友圈,閱讀一下快餐似的速成心靈雞湯,點個贊,下個決心:從明天起,我要……等到明天卻是……
我們關心美食、美景、美好的身材,生活有時很累,我們要好好犒勞自己。但是,最美的享受是不是在最用心的“勞作”之后?無所事事的閑蕩總會與空虛掛鉤。
時不我待啊,在這個即將的而立之年,歲月越走,你的軌道越清晰,想要改變,得用上洪荒之力。一年之計在于春,我們的年紀已經快立夏了,只能說:“奮斗吧,大齡青年,別到中年收獲之時,仍在疲于奔命,一事無成!”
上一條:葦葉飄香“粽”是情
下一條:愿豐碑永恒 |
![]() |